新华社记者柳王敏大众配资
盛夏时节,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塔峰镇雷家岭村,清风吹过杉树林间,传来阵阵鸟鸣。当地候鸟保护志愿者唐盛利“潜伏”在村民屋顶,他镜头里刚破壳没几天的5只池鹭幼鸟正扑腾翅膀,甚是可爱。
雷家岭村依山傍水,农田广,适宜候鸟栖息。今年6月中旬,唐盛利像往常一样穿着迷彩服、扛着相机走进雷家岭村的田地山林大众配资,树杈间一个鸟巢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“鸟巢是用枯枝搭成的,中间略微凹进去,周边呈散开状,面积比普通的鸟窝要大,里面有5枚浅蓝色的蛋,一只池鹭站在鸟巢旁边。”唐盛利回忆起当时的情形。
为了记录池鹭夫妇育雏全过程大众配资,唐盛利找到一处农家屋顶,耐心蹲守了20多天,直到5只池鹭“宝宝”全部破壳而出。“7月6日清晨是第一只,接着第二、三、四只,到了7月10日,最后一只破壳,巢穴里变得更热闹起来。”唐盛利说。
初生的雏鸟浑身湿漉漉,眼睛尚未睁开,只能趴在蛋壳上努力呼吸。从镜头画面可以看到,亲鸟不断地用喙清理雏鸟身上的黏液,轻柔地将雏鸟拢进羽翼之下。“刚开始,亲鸟会将捕到的食物在嗉囊中消化成糊状,再反哺给雏鸟。”唐盛利说,第一只出生的雏鸟经常抢食,但是亲鸟会把食物均匀分配,让每一只雏鸟都不挨饿。
随着雏鸟长大,羽翼渐丰,它们开始在亲鸟的示范带领下练习振翅,在树枝间尝试短距离飞行。然而,雏鸟学飞,跌落下来是常见的事。为此,当地村干部每天组织人员巡山,发现受伤的鸟或者掉下来的小鸟,及时向当地林业部门反映,进行救护。“现在越来越多的鹭鸟在这里筑巢育雏,每到繁殖季节,我们会加派人手,守护候鸟安全。”雷家岭村村干部雷辉说。
蓝山县位于南岭山脉北麓,处于“千年鸟道”上,是候鸟迁飞通道上最热闹的隘口之一,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候鸟从这里过境。近年来,当地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,发动全县人民守护“千年鸟道”,护林员、护鸟志愿者、村级护鸟队等成为重要力量。
唐盛利在2013年加入当地民间组织护鸟营,成为一名候鸟保护志愿者。多年来,他镜头里记录的候鸟,数量变多了,种类更丰富了。“有一年秋天,我在白鹭群中拍到一只很特别的鸟,嘴长长的带点弯,羽毛有金属的光泽,呈深栗色,飞行速度非常快,后来查资料发现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彩鹮。”唐盛利说,如此珍稀的鸟类能够出现在蓝山,证明当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,人们保护候鸟的意识也逐渐提高。
7月中旬,正值雷家岭村水稻“双抢”时节大众配资,刚收完早稻的田里,旋耕机正加紧犁地,昆虫在泥土间翻飞,一群群鹭鸟向着田间追去。
天载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